「無盈利」比「有盈利」更吸引?

(Artwork from McKinsey on Finance No. 72)

喺疫情嘅影響底下,股票可以分為三類主要嘅類別:
1)「能見度低/有負面因素盈利」嘅公司
2)「能見度高盈利」嘅公司
3)「好行業但沒有盈利」嘅公司

近八成嘅公司都屬於(1)嘅情況,其實都好合理:係疫症前正正常常咁做生意,疫症後Earnings同Multiple都受到負面影響,投資者亦都不願意面對出業績嘅不確定性,所以資金一直離開呢類公司。

有一成係屬於(2)嘅情況,例如物管/騰信/芧台/海天,又大又穩陣,即使短期盈利受到影響,都大約估計到業績唔會差得去邊。

最後一成係(3)嘅情況,例如B股/新醫療/新IT,未有盈利,靠TAM (total addressable market) 做估值,叫大家放眼看2025年。有趣嘅係,未有盈利反而更加好,因為反而唔怕未來幾季嘅業績,直接可以跳過短期負面嘅睇法,亦都唔需要諗Earnings同Multiple,只要相信未來市值可以達標就ok。

喺資金泛濫嘅情況下,資金被迫泊去不同嘅資產類別,而係股票方面,見到大部份投資者都係選擇(2)同(3),即使係crowded trade,都由得佢crowd落去,因為「確定性」同「希望」遠比「現實」更吸引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