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果你嘅胃有細菌入左去,中醫嘅做法係加強你嘅胃,用你自身嘅抵抗力去解決細菌,過程係比較長(你需要戒口,又要多啲休息),但佢係治本嘅方法,你個胃可以健健康康咁樣用多好多年;西醫嘅方法係食抗生素,一次過炸死晒啲細菌,所以你好快就可以出去又煙又酒,問題係你個胃其實比以前弱左,所以當啲細菌再次來臨,你要準備一隻比上次更強嘅抗生素,而你個胃會變得更加弱。去到最後會有一日,已經冇更加強勁嘅抗生素,或者你個胃已經爛晒,到時就完全冇得救。
同樣喺股市,股票理論上係反映實質經濟嘅情況,所以當經濟不太好嘅時候,股市作出相應嘅調整其實係好健康,因為令到資金重新分配,為日後經濟健康發展打下基礎。但係QE就好似抗生素一樣,可以快快脆脆解決問題,唔需要等一兩年調整,只需要半年即刻彈返上去高位再創高峰。但你會見到,當危機(細菌)再次降臨,佢下跌嘅速度同幅度係一次比一次強勁,而需要嘅央行救助(抗生素)都係一次比一次犀利。所以點解你會見到有啲後生仔,表面睇落好大隻,一出事就變咗重病;相反有啲每日做吓太極/注意飲食嘅老人家,反而磨吓磨吓十年又十年。雖然美股進入左十幾年嘅牛市,但係當你睇一隻股票係唔係強勢股,其實唔單止要睇佢升得多唔多,仲要睇埋佢嘅防守力。
以前我會同自己講:「咁樣美股好唔健康喎,遲早有一日出事」,因為我始終鍾意中醫嘅調理方法多個西醫嘅治標方法,對於我來講投資係一輩子嘅事,但係我發現現實並唔係咁樣。因為投資者係短視嘅,總統係短視嘅,央行行長都係短視嘅,其實冇乜人會將一個國家嘅長遠利益放喺自己嘅KPI入面,只要係自己嘅任期內冇事就OK。就正如之前有個醫生同有胃病嘅病人講:「你而家開始要清茶淡飯,好好調理身體,咁你就會長命百歲」,但係病人會回答:「要我清茶淡飯,咪等於我而家已經死咗,我不如又煙又酒,開開心心渡過最後呢幾年?」。的確係,你睇返伯南克,耶倫,特朗普,佢哋嘅任期得個幾年,梗係寧願快快脆脆食抗生素搞掂件事,點解要同你用中醫慢慢調理身體?所以對住而家嘅市況,望住美股每日創新高當然過癮,但係投資者要明白「創新高」並唔係判斷市況係咪良好嘅單一指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