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自從上一次新經濟被殺估值之後,唔同行業嘅走勢相當唔同,尤其係醫藥相對資訊科技,調整完嘅醫藥再次重拾升浪,而資訊科技一直喺低位徘徊,甚至跌破。從技術面嚟睇,透過上次講嘅「反彈力」,仲有「趨勢樣板指數」同埋「相對強弱指數」,兩個行業嘅分道揚鑣非常清晰,但今次想從基本面講吓兩者嘅分別。
雖然喺2020年嘅大升浪入面,醫藥同埋資訊科技都係拉動新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,但激情過後回復理性,會發現兩個行業嘅基本面大有不同,而醫藥行業係「水退之後,見到着住鯊魚戰衣嘅巴菲特」嘅情況。
首先,資訊科技已經過咗最容易獲取新網絡用家嘅時代(印象好似係2017年見頂),由於大部份人都已經有智能電話,網絡用家紅利已經見頂,獲取新用家嘅成本越來越高,所以龍頭公司都要開始互相爭對方嘅地盤,搞到七國咁亂:
1)阿里爸爸(9988)已經俾京東(9618)同拼多多(PDD)爭緊電子商貿
2)電子商貿平台收費越嚟越貴,導致做SaaS嘅有贊(8083)同微盟(2013)嘅崛起,但係螳螂捕蟬、黃雀在後,快手(1024)同抖音嘅新商業模式影響咗SaaS嘅增長能力
3)快手(1024)同抖音係最近從騰訊(700)身上攞咗唔少網絡使用時間,但係佢哋又未monetarize到
4)遊戲平台嘅分成偏貴(~30-50%),導致近排心動(2400)TapTap嘅崛起,用較低嘅平台分成費用(~5%)令優質嘅遊戲有機會用「先TapTap,再買量,後聯運」嘅做法
其實仲有好多例子,但係我主要想表達係塊餅增長得唔夠快,導致大家要喺餅入邊互相爭鬥,資訊科技生意越嚟越難做。仲要越來越多創辦人一個接一個退下火線:從阿里巴巴嘅馬雲開始,到近排美團嘅王慧文、拼多多嘅黃崢、字節跳動嘅張一鳴,maybe something is going on? 同埋疫症導致經濟受創,今次需要讓利捱義氣嘅應該唔會再係銀行掛?
其實龍頭公司都見到呢個問題,所以阿里巴巴同騰訊先決定重新上路,加大嚟緊嘅投資額:阿里巴巴將盈利掉翻晒落去投資,騰訊都會喺企業服務、遊戲同埋短視頻燒錢。
相反,醫藥個餅仲有好多增長空間⋯ (有啲攰,聽日先寫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