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記得一年前開始研究PD-1類別嘅股票嘅時候,望住唔同投行既DCF模型,佢哋俾嘅目標價普遍都係同現價相距100%或以上。嗰時嘅感覺係:銷售曲線S同生命周期T都唔算最難估,唯獨是臨床成功率P嘅波動性真係太大,所以現價要大打折扣。有時候有某一隻submit NDA,跟住短時間將P推高好多,過多一兩個星期之後,市場又開始淡化成件事,搞到波動性非常高。
幸好,現時香港嘅市場越來越多人用市值/TAM去睇呢個行業,從而減低股價嘅波動性同埋臨床成功率P不確定性嘅discount。
(P.S. 我上年嘅諗法係買一籃子嘅創新藥企去減低波動性,依家反而可以集中啲做投資)